5月9日,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南京艺术学院中国文化传承与数智创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暨建设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我校校长张凌浩、党委副书记李向民、副校长张捷,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各研究方向负责人及科研处相关人员出席活动。
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举行,校长张凌浩出席聘任仪式,仪式由副校长张捷主持。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胡飞教授受聘为学术委员会主任,我校党委副书记李向民教授受聘为副主任。南京博物院院长王奇志、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韩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崔天剑、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王昀、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鲍懿喜、《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熊嫕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许薇教授受聘为委员。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顾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祝帅、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自亭受聘为顾问。
张凌浩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向专家们对实验室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中国文化传承与数智创新实验室的成立是南艺贯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数字技术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实现艺术与科技的交叉创新。希望学术委员会发挥好实验室“智囊中枢”的作用,为研究方向把关、为成果转化赋能,推动形成具有引领性的文化数字化“南艺方案”。
张捷作为实验室副主任从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研究方法与特色、建设目标等六个方面向与会专家作了主题汇报。
胡飞表示,将积极履行主任职责,为实验室发展贡献学术力量。他强调实验室建设应聚焦“学科交融、方法创新、社会应用”三大核心,关注量化研究方法的应用,并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具有原创性的中国方法。崔天剑、鲍懿喜、熊嫕、许薇四位教授分别进行了学术分享交流,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性建设提供了极具前瞻性和建设性的专业意见。
会上,实验室部分方向的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自研究进度和未来规划。
李向民总结指出,实验室的建设关键不仅是实体空间的建立,更关乎文科思维方式、协作方式与传播逻辑的转变。未来应以实验室为平台,促进跨学科、跨机构的广泛协作,并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共同推进实验室高质量发展。
当天,实验室建设论坛在学校美术馆报告厅举行,张捷代表学校致欢迎词,5位专家作主旨报告,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传媒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相关专业硕博学生参加学习。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王昀教授剖析了智能时代设计面临的转型与创新挑战,提出设计的核心在于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构建新的研究范式。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自亭则从产业实践的角度,分享了数字技术与艺术融合助力文化遗产焕发活力的路径。南京博物院院长王奇志介绍了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韩挺从“人—产品—环境”关系切入,讲述了工业设计与人机交互在多个场景中的创新实践。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胡飞围绕人工智能设计分享了同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研究实践方面的探索。
论坛从设计、文博、产业等多维度深入探讨“文化传承与数智创新”的融合路径,旨在进一步推动实验室建设,为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更多南艺方案,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注入了新动能。